蘇式家具自明中期以后,一直延續(xù)到民國,從而形成了我國古典家具的主流。 蘇式家具的興盛期主要是清中期以前,自后它的主導地位讓千廣式家具。從更廣泛的意義上來講, 蘇式家具的流行一直持續(xù)到20世 紀前半葉。早期的蘇式家具以黃花梨與紫檀木為上乘材質(zhì),清中期后改用紅木。 蘇式家具主要有以下特點: 格調(diào)樸實、大方,造型優(yōu)美,以線條為主要造型手法,加工精致入微,沒有繁瑣的雕琢,由于文人的參與和投入,富有書卷氣,表現(xiàn)出一種明快脫俗與清新悅?cè)说娘L格。 蘇式家具的比例適度合理,造型嚴謹,而小像廣式家具那樣為了追求雕琢而致比例失調(diào)。蘇式家 具追求木材的天然色澤與紋理,通常不髹漆,以增加它的觀賞性。
由于珍貴木材的稀少,蘇州的工匠們在用料上極為節(jié)省,由此發(fā)g明了極富有藝術(shù)性的套料拼銜工藝。這種工藝需要高超的技藝與別出心裁的構(gòu)思,不僅充分利用木料,而且觀賞性很強。蘇式家具在工藝上采用包鑲手法, 即用雜木為骨架,外面鑲貼硬木薄板,由于手法髙超,成器后的包鑲家具是很難看出破綻的。另外蘇式家具的裝飾題材多取自傳統(tǒng)的紋飾,取其諧音,寓意吉祥。 蘇式家具自清中期以后,隨著社會時尚的變化,并伴隨著廣式家具的興起,以俊秀著稱的蘇式家具也向富麗、華貴轉(zhuǎn)變,甚至出現(xiàn)“廣式蘇作”,即廣式的樣式,蘇式的做工。這一時期的產(chǎn)品就藝術(shù)價值而言,已遠遠不如前期的了。